高淨值家族正為亞洲的慈善事業和影響力投資注入嶄新的活力和創新。家族辦公室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使命,並且透過各種創新的方式達成願景。
「當有農民告訴你,你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量時,這種感覺確實令人欣慰。他們的居住環境已揮別有毒污染物質,從而守護家人的安全。如果你有能力幫助這些人,何樂而不為?」
憑藉這種情感,泰國有機香米主要生產商 Urmatt 集團董事長 Arvind Narula 總結了亞洲各地的高淨值家族越來越注重回饋社區的原因
慈善捐贈一直深植亞洲文化,但 星展私人銀行 的最新研究發現,亞洲地區慈善家和影響力投資者的數量不斷增長。他們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們遠大的雄心壯志,坐言起行的態度,以及更願意嘗試創新形式。
對 Narula 而言,這是經營負責任企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所做的是包容性業務,必須具有盈利性和可行性 - 必須有盈利與良知。」對於其他人來說,焦點可能在傳統的捐助、耐心資本,或建立社會企業。
菲律賓 HOPE 和 PCX 集團創辦人 Nanette Medved-Po 表示:「我從未見過如此眾志成城,大家願意將時間投入到有意義的工作中。近年來,大家都積極實現過往累積下來的想法,為世界貢獻一己之力,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共襄慈善義舉,共創美好未來
新一代慈善家往往希望逐渐消除近幾十年來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而且的確,經星展私人銀行的研究顯示,超過七成家族辦公室高層表示,子孫後代的福祉是其家族的首要任務。許多人優先考慮與氣候變遷和地球有關的事務,以及與兒童和青年發展有關的目標。正如研究明確顯示,他們願景十分宏大。
新加坡 Rumah 集團董事Thomas Riber Knudsen 指出,他其中一個靈感來源是一位著名慈善家,「他說,你應該專注於自己非常熱衷或讓你為之憤慨的議題。對我們而言,答案不約而同,那就是海洋。我已經潛水 30 年了,親眼目睹塑膠污染、過度捕撈和海洋退化顯著加劇。」他回憶道。
同樣的願景,不同的策略
許多慈善家運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包括傳統的捐款和捐贈,以及影響力投資等不斷發展的方法。對於香港非牟利組織智慧明心慈善基金會、可持續科技學院(IST)以及 AlphaTrio 影響力基金的創辦人羅寶文來說,她的三個機構擁有相同的願景,但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
她說:「我相信由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生態系統充滿力量。AlphaTrio 透過向綠色科技企業提供資金,解決環境危機問題。然而,真正的罪魁禍首終究是消費主義文化。如果我們意識到,生活中所有現象本質上都互相關聯,並明白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我們自然不會破壞環境。」
為了應對這更深層、無形的挑戰,她的智慧明心慈善基金會致力培育兒童的心理健康,而 IST 則培養領導層主管成為 ESG 人才。有別於 AlphaTrio,這些組織都是非政府機構,因此無須受制要展示收益。她指出:「要個人、社會和地球層面上達到可持續福祉,需要內在的轉變。透過社會企業,我們更易實現這目標。」
影響力的轉變
研究顯示,有跡象見到隨著年輕一代的影響力開始增長,亞洲高淨值人士和家族對慈善事業越來越感興趣。
超過六成家族辦公室發現,年輕的家族成員比老一代更熱衷於直接參與慈善工作。他們指出,年輕一代的個人興趣對家族支持的事業影響力最大。
Nanette Medved-Po表示,她對下一代將取得的成就寄予厚望。她解釋:「他們關心世界的方式在我們這一代前所未見。我當年畢業,人人都想入職高盛或麥肯錫。這當然不是錯,但如今我們看到這些大學生和實習生希望將時間投放在不同的事上。」
技能短缺的挑戰
對慈善事業的興趣增加,無可避免令家族辦公室提供專業指導的需求遞增,特別是關於影響力投資策略和決策治理方面。然而,星展私人銀行研究中,三分之二的家族辦公室表示協助推動客戶家族想支持的事業時,目前在獲取可靠的專業知識上面臨挑戰。相約比例的受訪者反映,他們需要改進如何量化其慈善活動的影響。
在這些領域的培養技能人才,應該是家族辦公室未來幾年的首要任務。其中,他們尤其希望在氣候變化以及婦女和女童倡議方面加深了解,因為研究指年輕一代對這些議題最感興趣。
除了年輕一代,不同年齡的家族成員都在積極參與慈善事業並尋求專家建議。家族辦公室必須做好準備,為他們提供支援。